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基于项目团队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教学探讨(2)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5 创业机会的来源 根据图5可知,学生会重点关注社会趋势和技术进步。说明学生能关注社会的发展,懂得通过趋势变化和技术进步来找到创业机会。结

图5 创业机会的来源

根据图5可知,学生会重点关注社会趋势和技术进步。说明学生能关注社会的发展,懂得通过趋势变化和技术进步来找到创业机会。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学好专业知识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图6,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设置调查问卷可得到,学生认为建筑能耗高的比例为35.5%;使用材料多的比例为20.3%;结构复杂的比例为15.3%,建筑不美观的比例10.2%;舒适度低的比例为10.2%;其他的比例为8.5%。从前三项来看,学生认为建筑存在能耗高、使用材料多、结构复杂的问题,说明学生对建筑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图6 建筑存在的问题

4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鼓励学生参加竞赛、科研、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7]。利用好课外时间参加实践活动也显得非常重要。通过问卷,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和课外时间安排的分配比例见图7、图8。

图7 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

通过图7可知,学科竞赛为22.3%,社团活动为22.8%,创新创业为23.8%,科研活动为20.4%,其他为10.7%。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和科研活动比例均超过了20%,其中创新创业比例最高,在高校进行的科研构成了具有商业潜力的理念和发明的源泉,各项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目的。通过图8分析学生课外时间安排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课外时间主要在做课程作业上面比例为26%,都是以学业为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很多,比如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能够主动学习兴趣软件的学生不是很多,为11%,打工兼职的学生是少数,做其他事情的学生比例为21.2%。总体来说,学生课外时间安排还是放在了学习方面,可以鼓励有想法的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图8 课外时间安排

5 结语

(1)通过对构建团队模式,以项目为导向,实施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学生得到很多的锻炼机会,既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又让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开拓创新思维,同时学生可收获情谊,学会团结协作。在团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对以后创业就业的方向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且对创新创业产生了兴趣和动力。

(2)团队项目实施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过程没有自己想的那样简单,需要的条件很多,要有思想准备,目标不能过高。大学生在投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相结合,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利用好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合理安排课外学习时间,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专业人才。

[1] 胡剑,张妍.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研究[J].高教探索,2019(12): 69-73.

[2] 陈子辉.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 211-214.

[3] 吕胜男.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使命[J].人民论坛,2020(1):42-43.

[4] 白静.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78-80.

[5] 朱华兵,费志勇.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63-64,86.

[6] 邱鑫,温和瑞,古莹奎.创新创业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 蒋达华,张红婴,费华,等.“双创融合”特色建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8(3):68-70.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1/0708/1540.html



上一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大连地
下一篇:非遗视域下的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