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17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17(3)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立意参考 我们可以从第一段文字中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选择角度,还可以综合两段文字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第一段文字可参考的角

2、立意参考

我们可以从第一段文字中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选择角度,还可以综合两段文字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第一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①向往中心,因为中心带来便利、机会和认同。②中心虽好,可不要迷失其中,最终边缘化。③努力进入中心,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的体现。

第二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

①喜欢边缘的地方,因为简单质朴。②安守边缘,只要不沉沦,边缘即中心。③逃离中心,到边缘寻找别样的风景。④安守边缘,这是淡泊的价值观的体现。

综合两段材料可参考的角度:

①中心和边缘各有优势。②选择中心还是边缘,代表着各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③不在中心迷失,也不在边缘沉沦。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建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该话题为譬喻类话题,话题中“屋檐”应含有如下内涵与特征:

①爱--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学会关爱、怜爱、博爱,真正的奉献不问对象。

②容--包容、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原谅、体谅、理解、谅解他人。

③助--援助、捐助,扶助弱者,不唯“回报”是图,不要太吝啬自己的爱心,要保留一份悲悯情怀。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90后女孩钟嗣源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她发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很少,愿意传承的人更少,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她立志要做一个传承者,毕业后她决定到玉皇观做一名道士,全身心投入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当中去。她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广泛争议。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1.她的这种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值得赞扬;

2.她的做法过于极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更好的方式;

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 甘肃兰州南滨河路的西游记雕塑是兰州的一处文化景点。2016年2月14日,记者看到,南滨河路游客很多,其中很多人站在西游记雕塑前拍照留念,但一些游客觉得在雕塑前拍照不过瘾,索性爬上唐僧师徒的头顶,摆出各种姿势让亲友为其拍照。

材料二最近,北京怪石山景区的十余处景观石被喷上“陈志成2016.9.1”“沧海桑田掀巨变造就嶙峋乱石山”等字样,落款都是“陈志成”,日期均为2016年9月1日。网友还表示,陈志成还在金祖山、孤山口、火焰山等景区都进行了涂鸦,被破坏的都是景区重要的景观,共有十余处。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两则材料,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但从求同的角度来看,命题有意让考生对诸如此类的不文明现象展开反思,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1)从不文明现象的危害的角度思考:攀折景点花木照相,或攀爬名人雕像,或在清水源头洗浴,或在石山上留名……林林总总的不文明现象,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且暴露出自身文明的缺失,也有损国家民族形象。

(2)从坚守文明出行的意义的角度思考:文明出行,享受欣赏自然景物的闲适愉悦,从观览人文景观中增长见识,提高文化素养;文明出行,彰显个人美好的素养,创造和谐的出行环境、社会环境;文明出行,展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

(3)从消除不文明现象的措施的角度思考:消除不文明的现象,需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出行;消除不文明现象,需要提高民族文明素养,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消除不文明现象,需要健全制度体系,让不文明人受到应有的教育、处罚。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zonghexinwen/2020/0718/415.html



上一篇:lab举行高校双创教诲的创新云论坛
下一篇: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究竟为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