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空沟隔振对瑞利波传播影响的理论研究(2)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3 空沟传播路径的公式推导 远场的瑞利波沿地基及空沟自由表面传播路径见图5[16],图5中:dR为激励点到空沟左侧距离;为竖向集中简谐荷载fj(t)的幅值,

1.3 空沟传播路径的公式推导

远场的瑞利波沿地基及空沟自由表面传播路径见图5[16],图5中:dR为激励点到空沟左侧距离;为竖向集中简谐荷载fj(t)的幅值,θj为相位,ωj为频率。

图5 瑞利波沿地基及空沟传播二维示意图

对式(1)中等参数进行转换,并用传播距离y和瑞利波波长λR等参数来表示[11],可得到入射波引起的竖向和水平位移为

式中:cR、λRj分别为瑞利波的波速与波长。

在二维平面内,瑞利波沿空沟和空沟外侧土体自由表面位移的推演过程如下:

(1)OA段

OA段的位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来自振源的入射波,另一部分为入射波经左侧空沟壁反射产生的反射波。对于地表上空沟内侧任意点,反射波相对于入射波,需要考虑时间和传播距离引起的相位差。反射波引起的位移为

uy′≈

当时间t≥(2dR-y)/cR时,OA段地表总位移等于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响应,转角A点的位移为

uz≈

uy≈

当空沟的埋置深度足够大,入射波遇空沟内侧壁反射,振动的绝大部分沿原路返回,OA段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时,产生的响应接近于入射波在无空沟时相同位置相应的2倍。

(2)AB段

振动通过边缘A沿AB段往下传播相对于交界面BE的入射波包括两部分:瑞利波沿AB段传播引起的位移和在z=h水平方向上向右传播在AB上引起的位移;两者考虑因时间和距离产生相位的条件下进行叠加计算,即得到相对于交界面BE的入射波,即

uy≈

uz≈

(3)BC段

在分界面BE处,根据式(3)得到的连续条件,瑞利波过点B后,沿空沟底部自由表面传播,对于分界面CF而言是入射波,根据分界面的反射与透射得出

uz≈

uy≈

(4)CD段

根据分界面CF处的连续条件,采用与界面BE相同的处理方法,得出CD段上相对于界面CF的入射波,即

uy≈

uz≈

(5)DG段

沿空沟外侧沟壁竖向段CD传播的瑞利波,位移随深度的增大而衰减;同时,沿垂直于空沟外侧沟壁CD以下某一深度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在该水平位置沿z轴负方向传播,与土体自由面上DG段相遇后产生反射波的同时,沿DG段传播,引起空沟外侧土体自由表面的振动。

波在过D点沿DG传播过程中,CD上质点的竖向振动转变为DG的水平振动,CD上质点的水平振动转化为DG段的竖向振动。O点简谐荷载在DG段引起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为

uz≈

uy≈

式中:T1、T2分别为空沟底部犄角处B、C的透射系数;分别为瑞利波引起的竖向和水平两个方向的位移振幅的归一化值;Δh为空沟内侧或外侧沟壁上任意一点的埋深;s为空沟边长和,s=2h+w;l为拾振点与空沟外侧边缘的距离;dL=(dR2+n2d2)1/2为除O点外,其他位置的激振点fk(t)(k=0,1,2,…,n)距离空沟内侧边缘的距离。

瑞利波随深度的增加快速衰减;当沟深大于1.5λR波长时,式(10)中的第二项与第一项相比可忽略。

1.4 多点激励下位移计算

如图6所示,地表上任一拾振点P的振动响应,可认为是由多个集中简谐荷载的叠加,需要同时考虑时间和位置两个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图中d为荷载列的距离[17]。

图6 多个竖向简谐荷载叠加示意

若激振点处的作用力时程曲线f(t)呈非周期性变化,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的一系列周期性集中简谐荷载的叠加。

振源列中除O点以外其他位置的激振点fk(t)在DG段引起的竖向位移uz和水平位移uy为

uz≈

uy≈

2 有无空沟时远场土体地表响应的对比

根据以上理论推导,讨论在有无空沟的工况下,土体表面上任一点(空沟外侧,无沟时为相应的对应点)的振动响应对比。

地基表面瑞利波速为75 m/s,空沟内侧边缘与O点处激振点的距离dR=25 m,空沟埋深h=4 m,沟宽w=1 m,拾振点距离空沟外侧边缘的距离分别为l=2、4、6、8、10 m(分别对应无空沟地基上与振源的距离d=28、30、32、34、36 m)。施加的竖向荷载为周期性简谐荷载,P=8 kN,频率ω变化设定为1、5、10、…、35、40 Hz,此次计算不考虑相位变化。空沟的加载模型见图7。

图7 含空沟的土体表面加载示意

作用在振源处土体上竖向荷载的时程曲线如图8所示。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0/1228/670.html



上一篇:数字化背景下“教为不教”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理
下一篇:送风井位于隧道中部的半横向分区段通风特性研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