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黄帝内经谈中医哲学智慧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0 年6 月20 日,习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

2010 年6 月20 日,习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中医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2-3],那么作为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隐藏着哪些哲学智慧,这是本文接下来要探讨的。

1 中医哲学概念

要概括中医哲学,首先就需弄清哲学的概念是什么。哲学这一词可以追溯至希腊,取自爱智慧之义,日本明治天皇时期,翻译西方哲学书籍时,第一次将其译为“哲学”,并由此传入中国,对其的定义为:对普遍和基本问题的研究。虽然哲学的概念属于舶来品,但是中国对于哲学的思考早在孔孟时期就开始了,中国哲学对中国人的普遍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价值优先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4]。其中中医哲学同儒、释、道、法一样,都属于中国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定义中医哲学为: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普遍基本问题的研究。

2 《黄帝内经》的中医哲学智慧

2.1 对本原的回答 中国对于世界本原的探讨由来已久,气的一元论认为气是产生一切物质的本源,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5]。通常认为,“一”指元气,“二”指由元气分化出的阴阳二气,“三”指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和气。这个过程显然是通过“道”从无形质到有形质的层层落实、下贯而成的。在《黄帝内经》中气再分阴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6]18。形象地说明阴阳不仅创造世界万物,它与人体的生理也密切相关。另外“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6]39生动地表达了世界是由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并且受道家文化的影响[7]。

2.2 智慧之整体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看待事物,不仅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更要认识到局部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医的整体观体现了世界上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观点,闪耀着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气与血、体液、脏腑、六腑的框架,以及它们与外界的联系、辨证论治的方法,都是以整体观为基础的。《黄帝内经》论述人体与内部、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密切相关,特别是人体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密切关系。如“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故病未已,新病复起”[8]。表明人类生理发展和变化的一般原则是符合自然的发展和变化,人体的生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自然现象。所以,中医治疗的理论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密切结合。上述辨证关系,特别是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人本身是自然存在的,是自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无疑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最基本的观点之一是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应该生活在自然之中。“人”是研究的中心。世卫组织明确指出,21 世纪的新型医疗模式应“以人为本”,治疗疾病“以人为本”。《黄帝内经》一直在讨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之间也有一个整体,人类的身体和精神,表明人类生理发展和变化的一般原则是符合自然的发展和变化,即“天人相应”“形与神俱”及“五脏相关”的整体观思想。

2.3 智慧之养生论 《黄帝内经》提出“顺时气,养天和”的原则。《素问·五常政大论》具体论道:“化不可待,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10]。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黄帝内经》认为,这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养生方法。《素问·疏五过论》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声色犬马、富贵权财,存于心并向往之,必使心神不安;竭力追求,必伤精耗气;因得失而生喜怒哀乐、惊恐忧愁之情,则五脏受伤,正如《灵枢·本神》载:“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仰屈伸……。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黄帝内经》直接秉承道家思想,将其发展并运用于人的养生。认为恬虚无、志闲、少欲、心安,则人之精内守、神安宁、气调顺,而合于养生之道。中医学从无数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人的嗜欲太过则扰动心神,使心神不安。为得到所欲,费尽心机,竭尽全力,则伤精耗气。因欲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恐,则损伤五脏,使五脏气机逆乱。由此,损伤身心,直至戕害生命。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1/0718/1551.html



上一篇:机器视觉下机器人辨识与自动香烟分拣系统研究
下一篇:超大跨度公铁两用桥梁公路荷载折减系数的研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