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三大支柱”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赟宇 1984年11月9日,联邦德国驻华大使斐培谊到任之初,向我国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一年后,原天津中德

  【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赟宇

1984年11月9日,联邦德国驻华大使斐培谊到任之初,向我国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一年后,原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落地天津,并与原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合并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36年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以“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为支柱,探索出“中高本硕”贯通培养模式,搭建起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在职业教育上,学校有哪些探索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国际合作”中:固守传统与基因

“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光需要高级专家,中级技术人员也尤其重要,建议把资本援助与技术援助结合起来,建立几个培训中心,主要培训有关核电和电子等方面的中级技术人员,可以用资本援助购置设备,借技术援助开展专家培训。”1984年,联邦德国驻华大使斐培谊给我国的这个建议,成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发端。也正是源于这种机缘,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引进来—消化、吸收、创新—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大众“双动力”班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学习。光明图片

拥有国际合作的传统与基因,留学生教育成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着力点。2017年6月,在该校首届留学生毕业典礼上,正在泰国投资建厂的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当场与6名泰国留学生签下了工作合同。泰国留学生周严十分惊讶:“真没想到,还未走出校门就被企业录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服务“走出去”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过硬、技能精湛的留学生。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师生在工作中。光明图片

随着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学校“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建立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暨柬埔寨鲁班工坊和尼日利亚鲁班工坊,传播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声誉。

马瑞德(Kheng?Sambasmargde)是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参与了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暨柬埔寨鲁班工坊项目的建设。对于在鲁班工坊接受的培训,他直言“太棒了,希望有机会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在天津市各部门的助力下,马瑞德最终获得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并如愿成为天津科技大学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他将“太阳能发电及太阳能高效利用”作为研究方向,学习借鉴中国经验来解决当地电力资源匮乏的难题。

同样来自柬埔寨的陈美琳,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本科毕业后,被聘为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的专业教师。她回顾在中国的求学经历时感触良多:“我在这里学会了汉语,了解并爱上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学生,每堂课都会和他们分享我在中国学到的知识。”

目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企业开展合作,连续9年开办学历留学生教育,在职业教育“走出去”方面独树一帜。

  在“校企合作”中:培养高质量人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能切身感受“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交融,这得益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多年来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不断拓展、升级,上演了一幕幕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大戏。

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教育学院经理Michael?Hendrik先生表示:“多年来天津中德与大众公司不断深化合作,‘双动力'项目培养出的人才已陆续成为各自岗位上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班牙专家(右一)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授课。光明图片

“当我了解到学校和大众公司合作开展‘双动力'双元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时,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了首届大众“双动力”项目机电师班的一员,也是班里16名学生中唯一的女生。3年的双元培养,让我接触到高端的实验实训设备、前沿的理论技术、世界500强企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贴近生产实际的岗位锻炼。毕业后,我入职部门里的QRK(管理控制质量员),凭借优异表现,在2019年底获得大众集团‘全球最佳学徒'奖。”这是“双动力”班2019届毕业学生殷时玉撰写的学习体会,“双动力”合作项目是学校产教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之一,也是中、德两国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典范。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zonghexinwen/2022/0301/1859.html



上一篇: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 辽宁博士后携项目
下一篇:顺应潮流,敢于创新,不断实践是年青人创业的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