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高职创新创业外语人才培养(2)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大湾区内的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没有做到系统性,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只是某项技能的培训,从而导致

(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大湾区内的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没有做到系统性,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只是某项技能的培训,从而导致了这些学校只是将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课或者活动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的课程安排集中在学习生涯的第二三学期,没有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且由于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教学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每个学校对于自己学校学生们的创业需求还不甚了解,针对需求需要设置什么类型的创业课程,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理论还是实践,通过双创课程的开设能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成果,很多学校对于这些基础问题并没有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思考[4]。为了贯彻中央和地方的文件,组织了大量的创业课程、交流会、竞赛,这些竞赛看似非常丰富,足够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可实际上收效甚微,例如,某工商学院,在开学之初就组织了大量的讲座和创业竞赛,很多学生还没有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这些讲座和竞赛的意愿也不够强烈,直接导致花费大量精力组织的竞赛和讲座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自然不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创业实践。

(四)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化。

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具体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高职学校设立了创业课程,也通过学生会创建了学校的创业社团,这些做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但是经过实际了解,很多学校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虽然很多学校明白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工作重点还是侧重于外语教学和科研,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老师,创新创业课程大多是行政岗位的老师来兼任,这些老师没有创业经验,自然不能将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注意事项分享给学生,日常教学只是集中于课本中的内容[5]。其次,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创新创业社团,但是社团之间是独立封闭的,各个社团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创新创业想法的萌发,不是学习出来的,而是在与别人的思维交流中碰撞而萌发出来的,学生既然加入了创业社团,自然是想要通过社团发现创业机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而寻找机会与伙伴自然离不开社团之间的交流,很多学校在创业社团交流方面做得并不够。

(五)过分追求创业成功,忽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部分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过分地强调赚钱本领、赚钱眼光以及财富的积累。同时,很多学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创业交流会和讲座,通过邀请一些知名校友和各行业精英来进行创业经验交流分享,但是在邀请校友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名气、实力[6],仅仅认为名气大、企业实力强,就一定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同学们,很多名气大实力强的企业实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发展起来的,不具备可复制性,他们分享的经验在当前的时代可能不具备可行性。这些课程的设置过于功利,主要原因是对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不能只注重名气和实力,更要看是否契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背景,是否具备可行性,哪怕只是学校附近一个小店的老板,只要他的创业路程具备典型性,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向同学们分享,学校就可以邀请,要向同学们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创业观,创业不能只追求企业的大小、实力。只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是成功。学院需要在对学生的观念塑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功利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进行创新创业,避免过分功利而做出对自己对社会产生危害的行为。

(六)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途径较少。

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提供给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途径较少,主要途径集中在举办双创比赛和孵化基地两方面,举办双创比赛是主要的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比赛形式化严重,对于参赛学生过分地注重投票结果所占的比重,导致学生的经历主要集中在动员拉票环节,并且很多学生参加创业比赛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拿奖,为以后的就业简历上增加一个亮点,并没有将获奖的项目付诸实践。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面也有很多不足,首先,很多学校对于创业孵化基地并不重视,只是将闲置办公场地挂一个孵化基地的牌子。没有给孵化基地提供完备的软硬件支持。其次,孵化的项目大多集中于校内小店、学校文化传媒等领域,这些孵化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学校的一些日常需求,只不过是将原本给校外企业的订单给了校内孵化的学生创业项目,这些创业项目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较少,学生即便有自己的想法也很难运用到实际中去。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1/0728/1571.html



上一篇: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下一篇:创新创业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北工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