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环境犯罪理论研究(8)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国外有益的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经验将更多地被介绍到我国 “在世界范围内,犯罪具有共同点,刑法也具有共同点,持续研究了几百年的外国

(四)国外有益的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经验将更多地被介绍到我国

“在世界范围内,犯罪具有共同点,刑法也具有共同点,持续研究了几百年的外国刑法理论,也就自然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事实上,我国近些年来的刑法学研究就明显表现出对德日知识论的认同和接受的倾向。”③钱叶六:《中国共犯理论发展评价与展望——以< 法学研究> 刊文为主要素材》,《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8 年第3 期。就环境犯罪的理论研究而言,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就有学者通过翻译国外学术论文将域外可资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到我国。未来将呈现以下趋势:(1)环境问题将成为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面对、联手治理的国际问题;(2)十九大后,中国将更多地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将我国近年来重视环境保护的国策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3)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文献传递将更为便利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犯罪的理论研究将与更多的域外因素相连结。这固然有利于我国环境犯罪教义学的发展,但面对立法上的差异和研究习惯上的区别,如何保持理论研究的中国主体性,将成为研究者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无视国与国之间法律规定的差异,而不加区别地把对他国法条的解释结论嫁接到中国,这无异于以教义学之名行反教义学之事。刑法教义学知识具有根深蒂固的国界性和地方性,这是中国刑法学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于构建中国的刑法教义学体系而言,当下最重要的是唤醒研究者的主体意识”④丁胜明:《刑法教义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法学研究》2015 年第2 期。。

(五)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真实案例将成为推动理论研究发展的强大动力

生态环境的质量与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一旦出现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范围较广的环境污染事件,总会挑动社会公众的神经。在当前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每一次的环境事故就成为摆在国家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重大的污染事件在破环生态环境的同时,其也能暴露出我国在环境保护监控、管理和救济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并通过媒体的报道将这些漏洞放大。在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之下,舆论压力将倒逼着立法者“亡羊补牢”,进一步完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2017 年5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曾指出,“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也指出,“案例作为法律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既是司法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又是联结实践与理论、问题与规则的桥梁。”①周强:《构建司法案例研究大格局 开创司法案例应用新局面》,《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7 年第16 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民族环保意识的觉醒和不断增强,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法学研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六)多学科相互融合将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关键之匙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重大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愈加呈现出复杂性、集合性、动态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学科系统都难以单独作出回应。整合性、多维度和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②叶剑文:《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政法论坛》2016 年第5 期。多学科交叉融合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类型的社会重大问题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走向,作为社会科学分支之一的法学(刑法学)自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吸取其他社会科学部门中先进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环境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治理中的多个环节都需要其它学科专业知识的支持和帮助。以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的判断为例,该类犯罪中,犯罪行为实施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之间往往具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而且证明两者之间引起与被引关系时的干扰因素较多、证明难度大。鉴于此,我国有部分学者建议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引入疫学因果关系理论,而该理论明显源自医学(流行病学)领域;又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如果需要组织当地居民大规模撤离、迁移,又需要借鉴社会学中的相关知识。可见,多学科交叉知识的综合运用,将成为破解环境犯罪刑法治理过程中部分难题的关键。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网址: http://www.cxcyllyjysj.cn/qikandaodu/2021/0523/1338.html



上一篇:矿产资源领域深部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投稿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版面费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